
“行走京津冀”主题采访活动走进沧州
运河奔流,文化绵延。10月24日,“行走京津冀”主题采访团走进沧州,先后来到园博园、中国大运河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馆、南川老街等地,赏大运河文化带建设成果,览“一船明月过沧州”盛景。
“行走京津冀”主题采访团在中国大运河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馆合影。
一步一景,处处如画。沧州园博园内,亭台楼阁错落有致,花草木石姿态不凡,沧趣园、石家庄园等河北各地园林精粹集中展现,南北纵穿的运河自然生态风光与园内的院落式建筑、园林花卉景观交相辉映,令人赏心悦目。记者们不停按下快门,用镜头记录下园区之美。
近年来,沧州市以河为线、以城为珠,扎实统筹推进大运河文化带、生态带、旅游带建设。园博园是沧州大运河文化带上的一个重要节点,也成为市民、游客感知运河的好去处。
行走京津冀主题采访团在中国大运河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馆参观。赵家葆 摄
大气磅礴的景泰蓝作品《船承大运》、京味十足的兔爷、惟妙惟肖的泥人;紧邻园博园的中国大运河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馆内,展示了北京、天津、河北等大运河流域沿线8省(市)的非遗项目与运河文化。记者们一边参观,一边不住赞叹,并积极体验各类互动项目,尽情感受大运河沿线的精彩与壮阔。
王厂錾铜浮雕工艺第四代传承人王春友为记者们介绍自己的作品。赵家葆 摄
锤一遍,过一遍火,一共有十几道工序。加上整个画面大,还包括浮雕、圆雕、阴刻等多种工艺,制作起来难度不小;河北省非遗项目;王厂錾铜浮雕工艺;第四代传承人王春友向大家介绍了展示馆内自己的作品。
“王厂錾铜浮雕工艺发源于大运河畔,至今已传承百年。王春友表示,近年来,会经常承接来自北京、天津的一些定制服务,自己的儿子也准备申报该工艺第五代传承人,实现非遗的传承与守护。在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大背景下,我们将保护好、传承好沧州非遗项目,让非遗文化在新时代绽放光彩。王春友表示。
行走京津冀主题采访团与孟坊面塑代表性传承人孟祥荣(右)交流。赵家葆 摄
我们会经常参与各种展示及演出活动,并不时走进校园,为非遗传承贡献绵薄之力展示馆内,沧州市级非遗项目孟坊面塑代表性传承人孟祥荣也向大家介绍了近年来在助力非遗传承方面做出的努力。
夜幕降临,华灯璀璨,采访团一行来到南川老街。明月高悬,运河沿岸流光溢彩,运河上画舫游船穿梭其间,古香古色的建筑、独具运河特色的文创商店,吸引了不少市民、游客前来休闲游玩。
全力做好大运河文化保护传承利用文章,让大运河在新时代熠熠生辉。如今,一幅美丽的文化、生态画卷,正在沧州徐徐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