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沧海之州石榴红 民族团结进步“十字长廊”之旅(一)
线路:青县中古红木文化小镇——青县司马庄蔬菜观光园——青县公民道德建设展馆——沧州市园博园——中国大运河非遗展示馆——运河区永济路铸牢主题公园——南川楼文化街区——沧县捷地分洪设施景区(御碑苑)——南皮县文化展览中心——南皮县薛家窝村——东光连镇大运河谢家坝(水工智慧展示馆)——吴桥大运河民俗文化展馆——吴桥杂技大世界(杂技博物馆、江湖文化城)
1.青县中古红木文化小镇
青县的红木文化起源于明朝永乐年间郑和七下西洋,在吸收各民族智慧的基础上创作,兼收并蓄,至清雍正年间形成“京作”工艺,成为中国古典家具“京作”工艺发祥地,经600余年绵延发展,成为正宗明清宫廷古典家具主产区。中古红木文化小镇始建于2013年,2017年2月获批为河北省首批创建类特色小镇。小镇逐步确立“拜盘古、品蔬菜、赏红木”的发展目标,建设有青王公路中古红木文化生态长廊,结合大司马蔬菜基地,京杭大运河与黑龙港河形成的环形水系,发展大运河文化旅游观光带,逐步完善小镇基础设施和文教卫生医疗等配套建设,夯实小镇发展基础,规划建设中式生活体验、红木家具专业交易、红木家具标准化生产等功能为一体的综合园区。
2.青县司马庄蔬菜观光园
国家AA级景区,为大运河沿线重点景区,核心区规划面积5020.5亩,设施蔬菜500亩、果树400亩、大田作物300亩,园区以蔬菜种植为主导产业,是一家以特色蔬菜瓜果生产、加工、销售、休闲采摘、餐饮、民宿、婚宴会议、水上乐园等乡村体验游玩为一体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多年来,先后引进樱桃番茄、牡丹甘蓝、黄金飞碟、灯笼南瓜、海参果、冰糖冬枣、孢子甘蓝、芝麻菜、牛奶小西瓜等500余个特色蔬菜水果品种,进一步丰富了种植种类,打造了一张集观赏、品味于一体的文化名片。
3.青县公民道德建设展馆
展馆位于青县市民文化活动中心二层,占地约1000平方米,展馆采用声、光、电技术,通过声音、影像、文字、实物等展现方式汇成一幅立体道德画卷,是一座充分展示全县各族群众道德建设成果的综合性展馆,也是青县公民道德教育的重要基地,先后被命名为县、市、省三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河北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涵育基地。同时也是沧州师范学院精神文明建设基地、市委党校教学基地。
4.沧州市园博园
沧州市园博园位于渤海路以南,永济路以北,清池大道以西,运河西侧河堤以东。总占地2951亩,设有沧州坊商街、三角洲、北山等主要节点。园博园以“千里通波,大美运河”为主题,以运河风光带、城市展园区、专类植物展园区和综合服务区构成“一带、三区”的空间结构。通过提升运河整体风貌,增加水上游线体验,将大运河保护传承利用与生态文明建设融合统一,打造“大运河上的园博会”,并通过综合会时设施和会后业态,实现“永不落幕的园博会”。
5.中国大运河非遗展示馆
中国大运河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馆位于河北省沧州市园博园内,于2023年5月开馆,总建筑面积31000平方米,总展陈面积约为15885平方米,呈现大运河流域北京、天津、河北、山东、河南、安徽、江苏和浙江8个省(市)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精华。该馆作为国内规模最大的运河非遗馆,共呈现非遗展项约1022项,集展示、研究、教育于一体,彰显出中国大运河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独特魅力。丰富的旅游资源,吸引各地各族游客走进大运河非遗展馆,切身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独特魅力和文化内涵,聆听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佳话。
6.运河区永济路铸牢主题公园
运河区民族团结主题公园于2023年5月31日建成,园区占地26.9亩,依托永济十景中的“幽脉绿境”打造而成。通过凝练的主题,精心的设计,将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与公园景区改造深度融合,以“小而美”促进“大团结”。公园内设有红石榴广场、民族团结同心林、民族团结全家福等景观。
7.南川楼文化街区
南川楼文化街区南临运河,北至解放路,西起运河堤顶路,东至清池大道。街区占地274亩,总建筑面积达4.6万平方米,呈现“一核、五街、三节点”的空间布局,“一核”即南川园,“五街”即南川老街、滨河雅趣休闲街、滨湖时尚酒吧街、沧州食坊街、特色小吃街,“三节点”即南川楼、朗吟楼、给水所公园。这一空间布局,风格层次多元,业态丰富多样,囊括了餐饮、文化、教培、文创、休闲等业态,在沧州市中心的大运河畔构筑出一个兼具商业繁华、文化底蕴和旅游休闲的街区,成为狮城新的“会客厅”。
8.沧县捷地分洪设施景区(御碑苑)
沧县捷地减河闸处于京杭大运河与捷地减河的“二龙交汇”之处,占地面积2.84公顷。2008年被列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3年被列入第六批国保单位。闸区内水利工程有捷地闸和分洪闸;涵盖历史遗迹,有乾隆御诗碑、宪示碑、“龙骨石”,有为纪念中国大运河申遗成功而建的申遗碑,有为再现乾隆皇帝巡视河工、驻跸捷地而复建的巡礼堂;现代文化有300余名知名学者、书法家为之挥毫泼墨的书法作品,有国家文化部原部长王蒙题写的“沧州故土,运河千年,唯愿故乡繁荣,运河久远”,从历史、文化、民俗、水利等不同的角度诉说着运河故事,再现了大运河历史文化和古代君王对水利的关注,同时也记录了水利工程建造技术的发展历程。现在的捷地减河闸碑廊交错,文史相融,两河互倚,双闸屹立,是“事在人为”精神的发源地,成为大运河国家公园重要节点、大运河文化带核心景观之一。
9.南皮县文化展览中心
中心占地55亩,建筑面积8099平方米,总投资1.2亿元,分为历史博物馆、民俗博物馆、张之洞纪念馆、王蒙馆和“渤海粮仓从南皮走来”主题展馆五个相对独立的展馆和书画展厅。南北两排展馆有连廊相连,室外配套工程有文化广场、绿化景观等。其中,【南皮县博物馆】——展陈面积1613平方米,以丰富的馆藏文物和情景再现等形式展现南皮近3000年的历史文化发展脉络;【南皮县民俗博物馆】——展陈面积695.85平方米,从衣、食、住、行、用等方面展示华北地区的农村生活轨迹,是华北地区规模最大、品类最齐全的县级民俗博物馆,也是河北省文物局正式批复的唯一一家县级民俗博物馆;【张之洞纪念馆】——展陈面积2535.8平方米,共分上下两层,以工业产品复制品、展板及情景再现等形式展示了张之洞一生在民族实业、民族教育等方面的主要业绩;【王蒙馆】——展陈面积2315平方米,包括王蒙文学馆、青春万岁书苑和书画展厅。展示了王蒙先生作为“人民艺术家”的主要文学成就,存有王蒙先生的著作和其他书籍共计三万余册。
10.南皮县薛家窝村
薛家窝村位于南皮县冯家口镇西北部,原名三里堤、薛家镇,后改名薛家窝。相传,明朝永乐年间薛氏家族从外地迁居此地立村,故取名“薛家窝”,京杭大运河曾在此建有码头,来往航船在此停船休息、转运货物,是古运河的一处重要交通枢纽。现建有诗经文化驿站,诗经的编纂者西周大将尹吉甫即是南皮人,驿站集停车、休憩、观景、品诗等基本功能与一体,分为停车区、树阵休憩区、观景游园区,将配套观景台、诗经文化长廊、旅游厕所等基础设施,坑塘内种植荷花、饲有鱼苗。
11.东光连镇大运河谢家坝(水工智慧展示馆)
世界文化遗产谢家坝位于东光县连镇镇运河五街、六街交界处,南运河东岸,坝体总长218米,高5米,厚3.6米,总体面积达3924立方米,为南运河河北段仅存的两处夯土坝之一。南运河多弯道,险工险段众多,连镇谢家坝为险段之一,历史上洪水多次决口。谢氏乡绅捐资从南方购进大量糯米筑堤,坝体为灰土加糯米浆逐层夯筑,夯土以下为毛石垫层,基础为原土打入柏木桩筑成。堤坝建成后,再无决堤,沿用至今。2006年5月,大运河连镇谢家坝被国务院批准列入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2014年6月,第38届世界遗产委员会议将中国大运河正式列入世界文化遗产,连镇谢家坝成为大运河遗产点之一。谢家坝水工智慧展示馆总投资600万元,占地面积1083平米,其中场馆面积573平米。内部布展共分为世界奇迹、济运护漕、南运雄风、京杭保障四个部分,通过实物、文字、图片、模型等形式来展示介绍谢家坝以及运河沿线的特色堤坝,真正让历史文化“活起来”。
12.吴桥大运河民俗文化展馆
京杭大运河吴桥段,南与山东德州一河相连,西与衡水景县以河为界,大运河沧州段“南入口”。吴桥境内大运河起始点直线距离25公里,但河道长度却达到34.8公里,流经宋门、桑园、安陵、梁集4个乡镇、35个村庄。吴桥大运河民俗文化展馆始建于2016年,坐落于京杭大运河东岸,大第九村西,紧临大运河,总投资3000万元。2018、2019年被列为吴桥县全域旅游重点项目,2023年被省民委命名为全省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基地。该展览馆共分为三层。一楼运河人家,分为生产生活用具、农家小院、文化墙等陈设1000余件。二楼两岸风物,分为书画、灰陶器、青铜器、瓷器地契等8个部分,各类物件共近千件。三楼艺乡寻根,主要通过杂技艺人的道具、照片、出土的春秋时代瓷器等,向中外游客展示吴桥杂技源远流长的发展历史。
13.吴桥杂技大世界(杂技博物馆、江湖文化城)
吴桥是举世闻名的杂技之乡,“上至九十九,下至刚会走,吴桥耍杂技,人人有一手”。吴桥杂技大世界景区于1993年11月26日建成开放。景区占地36万平方米,建有江湖文化城、红牡丹剧场、杂技博物馆、红牡丹宾馆等十大景点,集娱乐、表演、参与、交流等多功能于一体,展现了原生态的杂技表演,表现着博大精深的杂技文化,将中国古老的民俗艺术进行绝美的演绎,让游客在朴实平凡、气宇恢弘的环境中慢慢品味杂技的奥妙。